
近些年,国内激光、可见光、红外热成像及高端综合性光电系统产业已形成核心技术突破与规模化应用格局。

工信部通过“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专项,部署可见光传感、高精度光学镜头等研发项目。在“国产化”自主可控的大趋势下,国家相关政策已经明确了集成电路及光电子器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战略地位,为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实现全省激光产业规模“一年筑基、两年起势、三年翻番”,力争2026年达到500亿元,在特种激光材料、高端激光器及芯片、中高端激光设备及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激光技术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速15%左右,带动高端制造、光伏锂电、消费电子等激光应用相关产业过万亿元。

在荆楚大地上,正上演着一幕幕“光”速崛起的科技传奇。其中,成立于2012年的武汉振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光科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光电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及定制化服务,获得“武汉市优秀高新技术企业”“武汉市规上企业”“武汉市雄鹰企业”“光谷瞪羚企业”“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武汉市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光谷3551创业人才企业”等荣誉称号。
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振光科技董事长葛振杰,带领公司搭建软硬件科研平台:配备千/万级洁净间千余平,拥有高精度干涉仪、高功率激光筛测平台及高精密光机装调平台等关键工艺、检测及试验设备;锻造了一支具备光电专业科研背景与丰富实战经验的研发人才团队,取得知识产权共计41项,其中发明专利10余项,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多项认证,数项核心技术已通过工程化应用,产品与方案广泛应用于民用观瞄、边海防视频监控、激光装备及专用测试系统配套等多个领域。

葛振杰坚定地表示:“公司始终秉承‘振兴民族科技,光大创新精神’的信仰,以创立自主民族品牌为使命担当,在国家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引领下,举创新旌旗面向全球提供可见光、红外热成像光电产品和激光设备及解决方案。”
01
全维覆盖、差异制胜
梯度化战略突围之路
振光科技在发展战略上独具匠心,秉持“全维覆盖、差异制胜”理念,基于自身优势,精准锚定差异化的产品赛道,于可见光、红外和激光三大方向谋篇布局,构建起高中低梯度化产品发展路径,探索突围之路。

民品目镜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目镜系列产品,凭借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技术质量水平不仅领跑国内,更可与美国、德国等先进水平比肩,位居世界前列。葛振杰介绍,依托先进的高倍率、长出瞳距目镜设计技术与人眼偏离技术,振光科技成功研制了20余种目镜系列产品,涵盖长出瞳目镜、准直目镜、光波导目镜及连续变焦目镜等种类。产品可适用于多种手持瞄具/光学仪器,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及抗冲击性能,人眼横向偏离时始终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其中的光波导目镜采用头戴式光波导投影成像技术,现实场景与实时视觉信息融合度佳,可提供给客户优质的视觉体验。

红外热成像领域,凭借多光谱共口径系统研制、大变倍比红外连续变焦系统研制、杂光仿真分析与抑制、全国产化大面阵制冷机芯研制等关键技术,振光科技研制并批量生产了多型红外热成像仪及以红外为主的综合光电系统,产品涵盖定焦无热化镜头、多视场(视场数2、3、4)、连续变焦镜头及整机、多光谱共孔径系统等种类,广泛应用于车载夜视、边海防视频监控、导引头及机载吊舱等多个领域。其中:多光谱共孔径系统最大口径大于300mm,最大焦距大于1100mm,可切入变焦系统。葛振杰介绍,下一步,公司将锚定红外头部企业,淬炼技术,加速赶超,尽早接轨国内先进水平。

激光装备研制领域,依托核心技术优势,振光科技聚焦高端装备研制,相继研发了多型激光光电组件,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超大口径离轴系统工程化应用的厂家。葛振杰回忆,当年承接这个激光项目时,国内还没有企业做过,难度非常大,他带领公司团队抱着“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决心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如果这个项目做不成,公司可能就要关闭。”正所谓天道酬勤,项目从2016年初开始自主研发,到2018年5月完成系统集成,2019年完成测试,取得第一名。作为国内少数掌握大口径离轴系统全链路研发能力的企业,振光科技形成了涵盖设计、制造、检测的完整技术体系,成为高端光电装备国产化替代的重要技术支撑。
葛振杰表示,公司定位中高端产品,主要源于其对技术研发与品质控制的极致追求。客户群体更注重长期可靠性而非短期成本,我们在技术攻坚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产品应用于各类高端场景的可靠性,市场选择振光科技并非因低价,而是信赖我们的高品质。
02
宁波帮精神浸润创业初心
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而奋斗
“我是浙江宁波宁海人,‘守正出新’的宁波帮精神历经百年淬炼,形成‘家国情怀为根、开拓创新为魂、实业精进为体、互助协作为脉’的完整体系,这种深植血脉的理念激励着我脚踏实地做实业,将个人发展融入家国命运,助力中国光电产业破解‘卡脖子’困境、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葛振杰谈起创业初衷时目光坚定。他始终怀揣着一个朴素的愿望:用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让中国在国际光电舞台上真正挺直腰板。
2006年,葛振杰硕士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测控仪器专业。读研阶段他就开始参与长春光机所光电项目研发,从事光学设计和光机总体设计近20年,主导多类民品红外和可见光的大变倍比连续变焦、无热化等光学系统设计。在光机总体设计中,他努力推行“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思维”,成功实现多款红外连续变焦系统、20倍目镜以及长出瞳枪瞄目镜(人眼偏离后效果良好)的设计及产业化推广。
2012年初,葛振杰创立振光科技,带领团队开展了30多项关键技术研发,成功设计和开发近百款产品,主持多个大型项目的总体策划和系统设计工作。经过数年的努力,公司规模从开始的5、6人发展到现在的12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30%,均为硕士或本科学历。在葛振杰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公司通过了多项重要的资格审查,荣获了诸多荣誉头衔,与十余家国营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
葛振杰介绍,公司创立初期,立足高端光机产品研制,攻克了冷反射和动态光学变焦技术难题。2019年起逐步调整战略,实现业务融合多方位发展,长出瞳目镜人眼偏离效果超过国外同类产品。2021年和2023年,他带领团队参加省级科技创新类项目申报,荣获228万专项奖励资金,公司也获得“黄鹤之星”“雄鹰企业”“瞪羚企业”等荣誉称号。随后一年,葛振杰担任总工程师带领团队助力某研究所完成重大项目交付,解决了高功率激光整形光斑远距离传输的难题,得到客户的高度赞扬。
03
争取3至5年进入资本市场
武汉光电系统产业以激光、红外热成像为核心,覆盖可见光、高端光电装备等多领域。目前,光谷已聚集了超百家光电企业,形成覆盖“芯片-探测器-整机-系统集成”的全链条生态,龙头企业与中小型科创企业协同发展。葛振杰坦言,武汉虽然已达成上游材料与器件、中游系统集成、下游应用拓展及共性技术平台的集群式发展,但仍存在“小而多,各自为战”的情况。
葛振杰表示,振光科技始终重视人才培养与创新研发,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及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等高校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在研发投入方面,振光科技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预计今年研发投入占比将达12%。在营收目标规划上,振光科技今年的目标营收是8000万;长远规划发展方面,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助力公司早日进入资本市场。
“做中国光电产业的‘铸剑者’。”谈及企业未来发展目标,葛振杰非常有信心,振光科技将依托武汉光谷“硬科技”生态圈,从公司核心技术优势出发,多措并举,加快发展步伐,为光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